從紙面到工地,國際公司以“質量月”擦亮海外品牌名片 |
|
|
|
近期,國際公司以“質量月”活動為契機,有序部署并開展各類活動,通過一系列“理論武裝”與“實踐淬煉”雙管齊下,按照“一國別一策”,成功在公司國際業務海內外范圍內,筑牢安全與質量的雙重防線,為維護公司海外品牌形象,加快項目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理論先行,構建全球統一的安全質量知識體系。國際公司依托集團國際為平臺,結合不同區域項目建設實際,配套多語種的“質量核心標準”在線課程,內容涵蓋國際認證體系(如ISO)、行業安全規范及公司獨有的質量控制流程。同時,建立全球共享的“事故案例庫”與“最佳實踐庫”,推廣成功經驗,總結失敗教訓,切實做到統一、標準培訓全覆蓋。 實踐淬煉,推動安全質量標準落地生根。“質量月”活動中,國際公司組織各區域、各工廠的技術骨干和安全員,開展多樣性的質量活動,舉辦技能比武,通過比賽檢驗并提高人員技能,旨在激發員工強化質量意識,提高專業素養和能力,著重檢驗并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能,比賽過程中,參賽人員嚴守紀律,規范操作,爭分奪秒,熟練敏捷,表現出良好的技能水平和精神風貌。以“質量月”活動為契機,進行質量改進、質量攻關、質量創新活動,在混凝土鋼筋施工、水泥廠水泥生產等方面形成多項質量創新和QC成果。 交叉巡檢,異體監督突破地域完善標準化建設。“異體監督”模式打破了“當局者迷”的困境,能更敏銳地發現日常容易被忽視的風險點和質量盲區。此外,在海外各項開展無預告的應急演練,如設備故障緊急響應、產品質量突發異常處理等,全面檢驗并提升團隊的快速反應和協同處置能力。 通過這種“理論+實踐”的深度融合,國際公司不僅讓安全與質量的標準從紙面走向工地,更讓它們成為每一個工作流程中的肌肉記憶。 下一步,國際公司將對海外項目質量體系管控標準化規模優勢轉化為管理優勢,織就覆蓋各片區的質量防護網,為實現公司國際業務高質、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