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風雪,不負韶華!青年突擊隊的硬核征程 |
|
|
|
總有那么一群青年,以無畏的勇氣、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沖鋒在各個領域的前沿陣地。他們,就是青年突擊隊,一面飄揚在奮斗一線的鮮艷旗幟,凝聚著青春的磅礴力量,為項目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破冰戰極寒:風雪中的風電攻堅先鋒 在國電投塔城風電100萬千瓦風儲項目建設中,西南分局新能源北方區域項目肩負著二標段80萬千瓦PC總承包施工任務,總計安裝80臺單機容量10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并建設35千伏集電線路工程。 塔城的冬季,是風電建設的“極限考驗”:最低零下30攝氏度的極寒天氣、漫長的冰凍期,讓項目推進處處遭遇“攔路虎”。 2025年2月,項目部組建了青年突擊隊,隊員平均年齡不足35歲,他們秉持“尖兵突擊、重點突破”的戰術思維,向最難地形、最緊節點發起猛烈沖鋒。 冬雪紛飛時,勘測工作面臨極大挑戰,突擊隊成員提前進駐現場,頂著刺骨寒風與業主、設計單位展開多輪深度對接。圖紙上的每一條線條、現場的每一處地形,都成為他們反復推演的“考題”;測量人員踏著沒過腳踝的積雪,與設計團隊在廣袤草原上逐點勘察,從土壤特性到地形起伏,逐一記錄、精準核對,只為讓設計方案與現場實況“嚴絲合縫”,為后續施工“零浪費”筑牢堅實根基。 巧思破難題:集電線路上的創新答卷 面對678座鐵塔基礎的“生態考題”,青年突擊隊的創新火花在會議室里迸發。 原設計的C35擴大承臺立柱式基礎,不僅要占用大片草原,還可能破壞脆弱的生態環境,隊員胥健盯著圖紙皺起眉“能不能換種更省地的基礎形式?” 一句話點燃了團隊的創新熱情——隊員們連夜翻出同類工程案例,技術骨干尹和軍帶著大家在白板上畫滿草圖,從荷載計算到生態影響,一場場研討持續到深夜。 當“直線塔改混凝土灌注樁”的方案提出時,有人擔心可靠性,隊長帶頭扛著儀器去現場做承載力試驗:“我們用數據說話!”最終,優化后的基礎不僅減少30% 征地面積,還大幅縮短了集電線路施工周期。 看著樁機在草原上平穩作業,隊員們摸著曬得黝黑的臉頰笑了:“創新不是空想,是敢闖敢試的韌勁!” 匠心護質量: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密碼 風機基礎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是考驗匠心的“生死關”——連續澆筑不能停,溫差控制不能超,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裂縫。 青年突擊隊把“精益求精”刻在骨子里:配比優化階段,材料員小劉頂著烈日守在攪拌站,從水泥標號到外加劑用量,反復試驗20余次,終于找到“強度達標又減膠”的最優方案。 澆筑當天,隊員們輪班值守,負責生產的王師傅拿著測溫儀每隔1小時記錄一次,汗水浸透工裝也顧不上擦:“內部溫度超45度就得調降溫措施,一絲都不能馬虎!”為防供應中斷,調度員小馮提前三天蹲在商混站,盯著罐車保養、原料儲備,簽訂保障協議時鄭重承諾:“只要工地需要,我們24小時待命!” 當最后一方混凝土順利澆筑,隊員們圍著養護中的基礎擊掌,掌心的老繭見證著“質量零瑕疵”的堅守。 精細強管理:跨區施工的效率引擎 東西兩區橫跨數十公里,作業面散如星點,機械、人員調度像“在棋盤上走活百顆棋子”。 青年突擊隊創新推出 “三維管理法”。施工組織上,技術員小王熬夜畫出分區網絡圖,把每臺設備、每個班組的任務精確到小時,“東區澆筑時,西區必須完成鋼筋綁扎,不能浪費一分鐘”;人員管控上,推行“責任到人”機制,隊長把承包協議貼在項目部墻上,“干得好就獎,出問題就罰,咱們憑實績說話!” 為提升全員規范意識,負責安全的管理人員老多搜集10余個事故案例,在工地上搭起“安全課堂”,用真人演示違規操作的危害“看到工友模擬觸電的樣子,大家才真正繃緊了安全弦”。 如今,兩區施工像“齒輪咬合”般順暢,隊員們常說:“管理不是管卡壓,是用精細讓每一份力都用在刀刃上!” 薪火傳技能:青年成長的筑夢搖籃 青年突擊隊作為匯聚青年力量、攻堅重點任務的重要載體,在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特色鮮明、閉環高效的實踐體系,不僅為青年成長成才搭建了堅實平臺,更成為推動項目建設的“青年人才孵化器”。 在培養機制上,突擊隊精準構建“導師帶徒+項目歷練” 雙軌融合模式,實現理論指導與實踐成長的深度銜接。一方面,嚴格選拔深耕領域多年的技術骨干、業務能手擔任青年導師,通過“一對一精準輔導+一對多專題授課”的結對方式,圍繞專業技能短板、職業素養培育、行業前沿知識等核心內容,制定個性化成長計劃,開展每周常態化指導、每月階段性復盤,幫助青年快速補齊能力短板、掌握核心技術,少走成長“彎路”;另一方面,主動將重點項目、緊急任務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戰場”與“試金石”,讓青年在關鍵崗位挑大梁、當主力。例如在重大技術攻關項目中,明確青年隊員為核心研發組成員,賦予方案設計、技術測試等關鍵職責;在應急保障任務中,讓青年牽頭組建專項小組,負責現場協調、資源調配等重要工作,通過“壓擔子、給任務”的方式,倒逼青年在實戰中突破技術瓶頸、提升應急處置與團隊協作能力,加速成長為項目建設與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此外,突擊隊還建立“成長檔案 + 動態考核” 機制,全程記錄青年隊員的技能提升、任務表現,定期開展能力評估,根據成長情況動態調整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精準高效。 溫情暖人心:青春擔當的社會答卷 一支充滿活力的青年突擊隊,始終以昂揚姿態穿梭在奮斗一線——他們不僅是項目攻堅前沿的“急先鋒”,在機器轟鳴的工地里搶進度、破難題,用專業與效率保障工程推進;更以熱忱之心扎根社會服務領域,成為傳遞溫暖的“踐行者”。 他們積極踐行社會責任,讓青春足跡遍布需要幫助的角落:春日里,隊員們帶著鐵鍬與樹苗,在鄉間地頭種下300 余棵白樺,為駐地添上一抹新綠;“六一”兒童節,他們帶著繪本、文具走進留守兒童之家,陪孩子們做游戲、講故事,笑聲填滿了整個活動室;秋收時節,得知農戶薯田人手不足,隊員們頂著烈日挖紅薯、裝袋,幫助農戶搶收近 500 公斤土豆,解了燃眉之急。此外,他們還多次開展慰問活動,為環衛工人送上防暑降溫物資,陪孤寡老人嘮家常、打掃房間;高考期間,在考點外搭建“愛心驛站”,提供飲用水、文具與休息座椅......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0余次,用行動詮釋責任。 “項目建設是責任,服務社會是擔當,青春就該這樣又燃又暖!” 隊員們的心聲擲地有聲。 風從草原過,青春正當時。在國電投塔城風電項目建設的征程中,他們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在新能源建設的戰場上書寫著屬于青年的精彩篇章。如今,項目各項施工任務都在穩步推進中,這支青年突擊隊依舊堅守在建設一線。他們用技術攻關打破技術壁壘,用精益求精守護工程質量,用協同協作推進施工進度,在綠色能源建設的戰場上,書寫著屬于青年的擔當與榮光。正如項目現場飄揚的青年突擊隊旗幟所昭示的那樣,他們將繼續以奮斗為筆,以實干為墨,為項目建設征程中,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
|
|
【打印】 【關閉】 |